为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号召,深化校地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5月29日,四川轻化工大学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研究生党支部与中埂村党支部举行了一场富有成效的党建联建座谈会。双方围绕乡村发展与人才实践培养展开深入交流,共同探索校地合作新路径。
座谈会上,龙华镇中埂村党支部书记胡廷轩率先发言,详细介绍了村庄的基本情况。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中埂村在产业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成果斐然。在产业发展上,村子立足资源特色,积极发展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农产品品质与产量双提升,乡村旅游也渐成气候,为村民增收开辟了新渠道。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道路硬化、水利完善、通信覆盖等工作有序推进,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同时,在精准扶贫与脱贫攻坚工作中,中埂村通过一系列精准帮扶举措,成功实现脱贫目标,村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一幅从脱贫迈向振兴的壮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四川轻化工大学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党委书记杜鑫随后讲到,面对当今世界之大变局,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举措,国家在经济、科技、文化、军事等各方面发展均取得了显著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民生活幸福。他介绍了学院学生将赴中埂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的情况。学院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组织学生深入乡村一线,开展留守儿童关爱等实践活动。学生们为留守儿童提供课业辅导、心理疏导和兴趣培养等服务,不仅为孩子们送去了温暖与关怀,也让学生在服务乡村的过程中受教育、长才干,提升了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更为中埂村的发展注入了青春活力。
龙华镇党委书记肖清禄介绍了龙华镇资源特色及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情况,希望教心学院发挥教师教学培养特长,加强乡村教师教育能力的培养合作。在交流环节,双方就深化实践基地建设、拓展合作项目等方面展开了热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实践育人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高校拥有丰富的智力资源和人才优势,而乡村则为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实践舞台。通过加强合作,双方可以共同打造实践育人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同时为乡村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经过充分交流,双方达成以实践育人推动乡村振兴的共识,未来将在人才培养、产业发展、文化建设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探索校地合作新模式,实现互利共赢。
此次党建联建座谈会搭建了校地协同发展的桥梁。一方面,为龙华镇中埂村的发展提供了高校智力支持,助力乡村在产业、文化等方面实现更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为大学生实践教育开辟了更广阔的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成长,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展望未来,四川轻化工大学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研究生党支部与中埂村党支部将以此次座谈会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沟通与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携手共创乡村繁荣发展的美好明天。
龙华镇党委书记肖清禄,龙华镇人民政府副镇长敖天权,龙华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刘练英,龙华镇中埂村党支部书记胡廷轩,中埂村第一书记张引,党支部副书记银容,四川轻化工大学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党委书记杜鑫,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谢晓辉,教心学院专职组织员沈奕、教心学院专职辅导员寇立美参加了本次座谈会。
供稿:邓丽红 沈奕 审核:杜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