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四川轻化工大学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宜心向阳”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深入宜宾市屏山县龙华镇,与当地干部围绕乡村振兴工作开展专题交流。龙华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刘练英、镇经济发展办副主任卢思桐,四川轻化工大学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谢晓辉,学校派驻屏山县龙华镇中埂村驻村组员、马克思主义学院学工办主任兼团委书记冯建博士及实践团队成员参与会议,校地双方齐聚一堂,共商发展之计,共探振兴路径。
会上,冯建作为学校及驻村干部代表,介绍了学校及实践团队的帮扶初心与计划。他提到,学校高度重视对龙华镇的帮扶工作,3名驻村干部扎根一线,其中自己在中埂村的工作中深刻感受到乡村对多元支持的需求。此前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学生已在龙华中学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积累了良好经验,此次“宜心向阳”团队将重点为村上及爱心课堂的学生提供专业心理支持,助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刘练英详细梳理了龙华镇乡村振兴工作的推进脉络,并就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介绍。她指出,茶叶、食用笋、竹子是当地支柱产业,但目前面临品牌影响力不足、销路拓展受限、劳动力短缺及加工能力薄弱等挑战。为破解难题,镇里正积极探索:鼓励村民试水抖音电商带货,已有村民积累一定粉丝量,计划推广本地农特产品;引入无人机运竹、茶叶统防统治等技术,提升产业效率;同时引导发展优质茶叶、中药材种植,丰富产业结构。此外,她还提到,2013至2021年脱贫攻坚阶段,全镇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全力攻坚;2021年全面脱贫后,工作重心转向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当前重点围绕“三保障”、安全饮水及防返贫监测,通过多渠道排查风险隐患,筑牢民生保障底线。
会议聚焦农村现状与基层治理痛点。当前,龙华镇留守儿童较多,多由老人照料,教育关爱需求迫切;部分家庭依赖低保政策兜底;农村婚恋矛盾因经济因素偶有发生。对此,冯建表示,学校将依托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等专业优势,联合实践团队为当地提供心理评估、干预等服务,通过爱心课堂、主题活动等形式,精准对接群众需求。
此外,双方还围绕基层工作中的难点展开交流:从脱贫攻坚时期的安全住房建设、旧屋拆除复耕,到2017年环保督查后1000余家造纸作坊转型的帮扶实践,再到宜宾市领导干部全覆盖联系群众机制的推行,校地干部共同回顾了攻坚历程,一致认为需进一步深化校地协作,在心理辅导、文艺惠民等领域拓展合作空间。
此次交流会为“宜心向阳”实践团队的后续工作锚定了方向,也为校地协同推进乡村振兴搭建了坚实桥梁。实践团队成员表示,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把专业知识转化为服务乡村的实际行动,用青春力量助力龙华镇乡村振兴迈上新台阶。
供稿:教心学院 黄涛、万议鸿、何苗、王颖、张超艳 审核:杜鑫